教学信息
主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信息 > 正文
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的真正纽带
发布时间:2015-04-24 11:48:42 被阅览数:8498
内容摘要: 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最显著的特色,即双主体和双身份。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双身份是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这样的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制造企业效仿的模板。 “与德国不同,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要集中凸显行业文化的力量。”马陆亭认为,“德...

   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最显著的特色,即双主体和双身份。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双身份是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这样的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制造企业效仿的模板。

 “与德国不同,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要集中凸显行业文化的力量。”马陆亭认为,“德国的双元制等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背后有强大的行会力量支持,为了整个行业的利益,行业内的企业必须承担培养技能人才的义务。而我国,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对现代学徒制也缺少理解。所以,‘现代学徒制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王海平解释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区别:“一是学历层次的高端性。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培养初等工匠,出师就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现代学徒制在学历层次应该更高,可以有技术本科、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而且教育过程应该是终身制。二是技能培养的超前性。考虑到我国的产业升级,某一项技能在上世纪50年代和现在是有不同特点的。今天的职业技能水平未必能适应20年、30年以后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按20年、30年以后的技能培养人才。三是师资队伍的开放性。师资队伍建设也要跟上新形势,除了加强与本区域内的师傅对接外,还可以将新兴产业相关大企业中的工程师,甚至国外有丰富经验的技师都纳入师傅队伍之中。

   王振洪认为现代学徒制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的改革是全局性的。他分析,这种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延伸到了企业,它不仅仅是形式之变,而是“学”与“教”的形态重构和内涵提升。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教学综合改革,营造全新的职业教育生态。首先是课程的重构,需要校企共同开展课程的二次开发和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再是课堂的重构,要以学校、企业两种课堂相互融合的思维来塑造现代学徒制的课堂形态;还有就是评价的重构,要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评价标准。现代学徒制将学生学习阶段70%-80%的时间用于工作场所,要探索更加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一体化设计校企学习内容,落实双主体的管理责任,解决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的冲突、课程内容的对接、教学资源的融合共享等问题。”

大师进校园 学生进企业

   钟连盛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总工艺美术师,2012年,他被聘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兼职教师,并创建了“钟连盛工艺大师工作室”。他按照学徒制的模式传授景泰蓝制作工艺,带领青年教师每年约培养20名文化创意设计职业人。他说:“‘大师工作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进校园,在这里我负责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个人经验传授给团队教师和学生,通过产品设计项目教学的专业实践,达到文化技艺传承创新和培养‘职业人’的目标。”

   同样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也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首席技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章跃洪教师介绍:“我在这个工作室吸收了学院多名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的教师参与,专门负责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通过有组织、制度化的师徒结对,落实实践岗位上‘一对一’的企业师傅,而且给予学生和企业充分的选择权。这选择包括学校选择合作企业、企业选择师傅、学生选择企业与师傅、师傅选择徒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诉求,稳固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提高指导与学习的针对性。”章跃洪认为:“企业师傅具备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也在企业环境中承担课程教学、指导创新训练等任务,引入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真实产品,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技术素养、管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金华职院创办的皇冠学院、众泰汽车学院是校企利益共同体,在电动工具、酒店管理、数控技术等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并为此建立了独立的章程、组织形式和制度体系,校企共同组建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备合作育人的实体功能;在企业建立“厂中校”性质的教学车间,编排菜单式的教学单元和实训项目,实施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实境化、系统化培养;运行经费实行“董事会特别拨款+员工培训专项+学习津贴+学校比例投入”的组合式投入。电动工具专业是“1+N”的方式,针对区域电动工具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点,与产业链上的多个企业合作,组建跨企业的订单班,为中小企业培养、输送人才;酒店管理专业采取“1+1+1”的方式,与1家酒店管理机构、1家五星级酒店合作,为高星级酒店的连锁经营培养高素质的服务和管理人才。

如何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

   马陆亭认为,要积极打造师傅型教师。在职业学校里,仅仅是双师素质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了,需要有一大批来自企业的教师,有实践工作经验。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就要求其教师必须有五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此外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兼职教师,注重与区域产业结构的紧密结合。现在很多企业的工程师都有到高校工作的愿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需要关注这些需求。

他提出,现代学徒制可以分三个层次推进,一是大师级的,主要传承传统技艺;二是专业性的能工巧匠,选择有天赋的苗子,少量培养技术能手;三是通用专业的学徒制,引入学徒制理念,批量培养技能人才。

   王海平建议,高职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选准领域,如技艺传承领域、现代大工业领域等。二要选准师傅,寻找行业里最有影响、代表最高标准、掌握先进技术的能工巧匠。三要做好载体,利用校企深度互动,搭建大师工作室、企业工程师工作坊等载体,这些载体需要有“大师、老师、学生、项目、课题”等5大要素的联动。四要有配套政策,对特殊人物、发挥特殊作用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方面实行“一校三制”,不同标准。如对他们的作品和论文同等对待,对招聘的外国大师要提高待遇等。

   王振洪以为,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需要在以下一些方面下功夫:一是立足区域经济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既要重点选择具有区域产业优势、岗位实践特征鲜明、适合企业化环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也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形态,采取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二是解决双主体的问题。校企“双主体”的模式,如果以市场的角度,是“买、卖”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如果看作股权的话,可以理解为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学校主导多一点,但企业是高度参与。这样的话,校企合作不再是传统的“友情合作”,而是上升为“买方”和“卖方”之间深层次合作的“契约关系”或者“股权关系”,彼此之间才能够产生相互融合的“化学变化”。三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中校企之间契约关系的纽带是学生,核心也是学生。这当中既要有校、企、生三方的“自觉约定”,也要有制度性的保障。通过校企联合自主招生,从招生源头上确定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强化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津贴、保险、劳动强度等合法权益;通过系统的学习周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紧密师徒关系。我们组建了由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学校教师和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讲师团”,其中的企业教师也是现代学徒制的指导师傅。企业制定配套的管理、考核制度,将企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其本职工作,使其成为一种企业行为。

   同时,政府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学徒制:一是提高社会对现代学徒制的公共意识。通过尝试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时作为就业准入的必要条件,企业、社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二是完善政府的投入机制。要破除不同区域、不同院校生均拨款的藩篱,政府购买服务应当是今后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可否考虑在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基础上尝试政府购买学徒服务,从而优化职业教育投入结构,把投入经费用在刀刃上。三是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公共教育功能。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资源转化为培训资源,应用到大中小企业的培训项目中,也可以拓展到政府公共培训体系,切实利用好现代学徒制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


上一篇:学院召开期初教学秘书会议
下一篇:李克强对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重要批示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福建教育考试院 |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 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