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几年新兴的网络诈骗案在本次“人人居家隔离”的时间段里,成为了“骗钱、骗物资、骗感情”的新型作案手段。网络诈骗以其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的特点,加之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防范意识薄弱,使得犯罪分子成功骗取了许多学生的“生活费”、“个人资料”等重要钱财、信息。
1.假冒学校组织“专家高层次培训”“精英辅导”“考前辅导”等理由进行诈骗。
2.假冒“班主任”“学校领导”“辅导员” “学校同学”“老乡”等特殊身份进行诈骗。
3.声称遇到“意外事故”、“突发事件”急需家长、亲朋好友汇钱解困进行诈骗。
4.假冒“充值返利”“购买游戏装备回扣”“粉丝内部优惠活动”“快递客服退款”等方式,宣称能以小利获取优惠、回报进行诈骗。
5.假冒能帮助“介绍打工”“网上点赞分红”等“公益夏令营”为名对找工作的学生进行诈骗。
1.要有反诈骗意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2.不要感情用事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3.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困难的人,要特别注意。
4.切忌贪小便宜
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有法治意识,学会理智判断和调查分析。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好处欣喜若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温馨提示
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一旦接到类似要钱的信息务必要提高警惕、有防诈意识,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孩子直接联系、亲自核实。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诈骗手段要有法治意识、防诈警觉。
此外,学生及家长上网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尽量不要在QQ等网络工具上存储亲友的真实信息和相关图片资料,谨防被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木马等手段盗取相关资料实施诈骗。一旦发现QQ、微信被盗号,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和亲朋好友,防范各类网络诈骗的发生。